首页 > P2P前线 > 产业 > 正文

焦点热门:2023立冬节气的由来及养生知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在公历每年的11月7、8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冬节气的由来及养生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冬来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资料图)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节气养生知识

1、起居

立冬后太阳升起较晚,落下偏早,因此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立冬后是感冒高发季节,老年人常因此引发老慢支、肺心病、心衰等疾病,尤其是对于-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而早睡晚起可避免寒A气侵袭,预防感冒。

2、饮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立冬调养中尤为重要。立冬-到, 就代表了初冬的到来,早晚温差也比较大,此时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 ,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的摄入量,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饮食调养方面,“秋冬养阴”,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立冬进补饮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附温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同时,可配合一些清润滋补的药膳进行调理。

立冬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获荃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进补和精神、起居养生要结合起来使用。立冬养生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静、情绪安宁外,起居方面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既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热水泡脚,促进机体阴阳气的调和。

火形人尤其要注意下肢及足部的保暖,睡前可用天麻、肉桂、牛膝等煎汤泡脚。土形人则宜选用北茂、构祀等煎汤泡脚,水形人应选用牛膝、丹参、桂枝、桔梗等煎汤泡脚。而金形人在立冬节气易咳嗽、气喘等疾病,仍需注意防寒。

3、适当运动

进行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调节新陈代谢机能, 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而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定不要穿过厚衣服,以微微汗出为宜,避兔大汗淋漓,有选择地做一些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习剑等适宜冬 季锻炼的项目。

立冬如何养生

1、多点笑

在立冬的时候,要想要身体好,就要多点笑的,好的情绪会让身体变得比较好的。忧伤的情绪容易伤肺的。

笑容不但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对于肺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经常的笑一笑,是可以让我们的肺活量变大的。

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及脏腑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过分失常的笑,对心肺都有害,也会伤人气。

2、早点睡

立冬后,就要根据冬季的特点进行养生。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省事可谓“睡觉”了。冬季养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所以冬三月应早卧晚起,注重补阴才会事半功倍。建议每天迟不超过12点(即子时)入睡。因为这个时候的“阴”到达了盛的位置,过了12点阴气就开始下降,阳气缓慢上升。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而静又养阴。因此,在每日阴阳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于12点之前入睡,能养阴。睡眠时的被子应该以暖和、轻柔为宜。

3、少点盐

干燥的气候对呼吸系统伤害较大,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中更易存活。高盐的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炎症。因此,冬季更应注意限盐。

在日常生活中“盐多必失”,要控制餐桌上的用盐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1啤酒瓶盖大约为6g盐),同时可以采用醋、芝麻酱、咖喱、料酒、香料来调味,加蒜、姜、葱、胡椒等提味。

4、吃点果

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可以滋润皮肤。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水润细腻,维生素E是种高效抗氧化剂,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如猕猴桃、山楂、苹果、梨、柑橘类水果。

另外,酸味水果还含有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冬季,一天吃个水果,是补水润肺的理想选择。

5、进点补

“入冬进补”,很多人会选择鸡、鸭、羊等热量高的肉类进补,其实这并不适合所有人,类似萝卜炖羊肉、狗肉火锅之类的温补食品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儿童食用,但对于湿热体质、肝火旺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成年人来说,多吃肉类,特别是燥热的狗肉可能出现流鼻血、口舌生疮、烦躁等症状。

立冬养生要科学进补。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侧重点不同,总的来说,无非是缺什么补什么。例如气虚的人要补气,可以多吃花生、红枣、山药;阳虚的人要补阳,可以多吃核桃、韭菜、狗肉、羊肉;阴虚的要补阴,可以多吃梨、银耳、猪蹄。专家提醒,冬季养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去“补”,要是搞不清自己的体质,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6、多点水

从表面上看,冬天人体虽然出汗少,但因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成年人一天也要失去约600毫升水分。加上排便失水,一天中人体排出的水分在2500毫升左右。因此,即便冬季人们每天喝水也不应少于2500毫升。

7、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选择冬季适宜的运动项目,总的原则是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锻炼时间比春夏季多10到15分钟;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立冬的由来

1、立冬意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2、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立冬节气的由来及养生知识相关文章:

★ 2021立冬节气的来历及养生知识

★ 2021立冬节气的起源及养生知识

★ 2021立冬节气的由来及养生要点

★ 立冬节气的历史由来

★ 2021立冬节气的习俗及养生

★ 2021立冬节气的由来及传统美食

★ 2021立冬节气的来历及养生要点

★ 2021立冬节气的来历及养生原则

★ 2021立冬节气的由来及养生食物

★ 2021立冬节气的由来及养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