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常见的7种手势
其实很多人在演讲的时候,会更多将注意力放在了语音与内容上,对一些细节的东西似乎从未注意到,尤其是手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演讲常见的7种手势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演讲常见的7种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辩证法手势
“这是一个辩证关系,现在我会开始解释它。”——用在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个时,极具感染力。
2.临界涡动
“我读过太多马克思的文章以至于我都不能说出话来了。”——演讲过程中思维突然停顿了,这个手势用作加速和重复,直到思路重新打开。
3.反手拍击
“我知道我刚刚就说过,但我还是会再说一遍。”——当你的关键点似乎没有引起观众足够的反应时,用这个手势重新强调。
4.微小辩证法手势
“我正在做一个非常精细的区分。”——当使用特地挑选的小细节的时候,或者当演讲者意识到“辩证法”手势使用过多的时候,他们通常会使用这个手势。
5.指向
“我是说那样的事情,需要你注意它。”——需要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者人上的时候。
6.扫货架
“我需要给你演示这样一个层级关系。”——这个手势通常在说明层次结构的时候使用。
7.捡起小点子
“字面上的意思是这样的。”——只有坐在听众前的时候会使用,效果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演讲手势动作
演讲手势的分类一、按表达功能特点分类:
(1)情意性手势。在演讲中运用较多,表现方式也极为丰富。这种手势语,主要用于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内容,能表达出演讲者的喜、怒、哀、乐。它的表达情深意切,感染力强。
(2)指示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于指示具体人物、事物或数量,给听众一种真实感。它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一般不带感情色彩。指示性手势有“实指”和“虚指”之分。实指涉及的对象是在场听众视线所能看到的;虚指涉及的对象是远离现场的人和事,是听众无法直接看到的。
(3)象形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模拟演讲中的人或物的形状、高度、体积、动作等,给听众以生动、明确、形象的印象。这种手势常常略带夸张色彩,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过分的夸张和有过多的表演痕迹。
(4)象征性手势。这种手势的含义比较抽象,如果能配合口语,运用准确、恰当,则能启发听众的思考,引起听众的联想,给听众留下鲜明的具体的印象。
演讲手势的分类二、按活动的区域分类:
(1)肩部以上,称为上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势向内、向上,手心也向上,其动作幅度较大,大多用来表示积极肯定的、激昂慷慨的内容和感情。
(2)肩部至腰部,称为中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说明事理和较为平静的情绪,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其动作要领是单手或双手自然地向前或两侧平伸,手心可以向上、向下,也可以和地面垂直,动作幅度适中。
(3)腰部以下,称为下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鄙视、反对、批判、失望等。其基本动作是手心向下,手势向前或向两侧往下压,动作幅度较小。
演讲手势的分类三、按使用单、双手分类:
单手做的手势叫单式手势;用双手做的手势叫复式手势。它们能在不同程度上辅助口语的表情达意。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感情的强弱。一般来说,讲到批评或表扬,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时,其情感特别强烈时,则可用复式手势。在一般情况下,用单式手势较为合适。
(2)听众的多少。一般来说,会场较大,听众较多的场面,为了强化手势的辅助作用,激发听众的情感,可以用复式手势。反之,用单式手势较为合适。
(3)内容的需要。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是决定用单式手势或复式手势的最根本的依据。如果离开了内容的需要,即使会场再大,听众再多,也不宜用复式手势。同样,根据内容的需要,应该用复式手势时,如果使用单式手势,则显得单薄无力。
演讲中表达趣谈的手势
一般而言,以南欧地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之手势运用频繁而且夸张;中西欧国家如德国、英国等次之;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的讯息。
竖大拇指余指握拳
大多数是表示自己对某句话或是某件事之激赏,也表示对他人之举动感谢,感激他为你所做之事,也表示准备妥当,例如篮球比赛时裁判会一手执球一手竖大拇指表示一切就绪,比赛可以进行了。这是源自飞机驾驶员在飞机升空待发时,由于引擎声音巨大无法与地勤人员沟通,于是就用竖大拇指的方式表示:i am ready!(我已经准备好了!)
竖拇指、小指,余两指弯曲
竖大拇指余指握拳朝上,大拇指则朝向手体之右方这也几乎快要变成世界语了:搭便车,有些更细心的搭便车者若再用左手执一张上书欲前往地名之纸卡,以方便好心人士不用开口就能知道搭车者的目的地。
但是在希腊,此种手势却如其他国家的竖中指手势一般,所以若在希腊搭便车时,就必须换成另一种手势了,以便驾驶停车后不是让你搭便车,而是一阵咒骂,食指捻面颊若用食指指向自己的太阳穴捻动并以不屑眼光瞪向对方时,表达的意思就是:are you crazy?你疯了吗?这些手势在欧洲的马路上常可见到,例如说有行人在红灯时闯越马路,被迫紧急刹车的驾驶者多会直觉以手势表达,如此虽不用摇下车窗破口大骂,也可一样辱骂对方。
如果手指往下移至脸颊时则代表了对女性的赞美,意思是,你很迷人!你很有吸引力!
食指刮下巴
以食指背刮下巴,有如刮胡子一般,这是法国特有手势,尤其是女性对不喜欢的追求者表示拒绝的意思,常可在咖啡厅见到法国美女一面微笑一面以手指刮下巴动作,非常迷人可爱,而追求者一见,也多会识趣地离开。
这个动作原始意思就是会令人厌烦的,因为在法语中剃刀与厌烦同义,所以巧妙地以剃刀表达了自己不喜欢之意。
v字手势
这也早已成了世界语了,源自于英国,因为v字在英文中代表了胜利victory,所以以v向人表达了胜利之欢欣意义,用此手势时需以手指背向自己。但在希腊用此手势时则必须把手指背向对方,否则就表示污辱,轻视对方之意。因为在希腊一般v字手势代表了视对方为恶魔、邪恶之人。
ok手势
毫无疑问这也是世界语了,以英文字母o与k连结而成,表示没问题,准备妥当,一切就绪,也有我很好、没事、谢谢你的关心之意。但是在法国南部地区ok手势则表示零之意,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赞成。在中东等地,如此手势则象征了孔或洞,有明显同性恋的意涵。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场所,有人向你示此手势,大概就是同志之间寻找伴侣的手势了,千万不要回以竖大拇指的手势,也不要以为他向你比ok,你也礼貌性地回以ok。
拇指捻鼻尖
表示嘲笑,不相信之意,原本是儿童用的手势,但也有不少成人使用。右手小臂竖直朝上,大臂水平,同时握拳,另用左手手掌猛拍右手大臂肌肉上,此手势与竖中指是一样的,只是更夸张与更明显。
竖食指
这是一种吸引人注意之手势,可以说是英文excuse me之意,所以在开会时,若有人举手竖食指,即表示有意见要发表,这点与我国举手手掌伸平状不一样。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召唤服务人员时,也可以使用此一手势,但是不要加上打手指响声,如此比较不礼貌。
眼神和手势在演讲中的运用
不要滥用手势。手势不应该太引人注目,你的听众关注的并不是你的手势是否美观或合适,而是你的信息。你的目的是向听众传递信息,而不是让你的表演得到比信息更多的关注。
使用时与你的演讲相协调。手势应当适时地与你的语言信息相配合,当你说到有三点时,你列举的动作应当在你说到“三”的时候同时做出。如果你说完三点后又停顿了一两秒才竖起三根手指,那就糟糕了。
使手势适合于你的听众和当时的情境。手势必须适合听众。在许多正式的演讲场合,特别是向一大群听众演讲时,更大胆、更大幅度的、更戏剧性的手势比较合适,而非正式情境下小范围内的听众则适合较为不正式的手势。
总的来说,记住一条重要的原则:使用那些最有效的适合你的手势,不要试图让自己成为另外一个人。耶西·杰克逊的风格或许会对你有用,但你毕竟不是耶西·杰克逊。你的手势应与你的性格相配,或许不做任何手势--只是轻松地将手放在两边--要比做笨拙、令人分心的手势或模仿别人的手势好得多。你的手势应根据你的演讲内容而做。
眼神交流
在本章讨论过的所有演讲特点中,对北美人来说,在公共演讲场所最重要的一点是眼神的交流。与听众的眼神交流开拓了交流局面,使你更可靠,并保持了听众的兴趣。这些作用每一个都有助于你演讲的成功。眼神交流还可以让你得到观众对你演讲效果的反馈。
许多美国的听众更喜欢在你开始演讲之前便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当轮到你演讲时,走上讲台(如果没有讲台就走到听众的前面),暂停一下,在讲话之前先看一下你的听众,眼神交流无声地传送信息。“我对你们很感兴趣,请听我说,我有一些东西想和你们分享。”你应该记住你的开场白句子,这样你才能不需要看笔记或将视线移离听众便开始发言。
要与所有的听众都建立眼神的交流,而不仅仅是盯着前排或一两个听众。前后左右地环视你的听众,选择一个人作为焦点,然后再换另一个人。
基本演讲手势技巧
1、切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向前切出,切出幅度分为三个幅度,小、中、大(左手同理)。
将手掌置于胸前是单手势练习的标准式,待您熟悉后可以自然运用,不用每个手势都把手置于胸前。
2、拍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手掌从胸前向前拍出。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3、扔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手掌从胸前向右划弧。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4、上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手掌从胸前向前翻出,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5、点菜
将右手握拳放胸前。然后向前伸出手臂,同时伸出食指。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6、锤菜
将右手握拳放于胸前。然后向前伸出手臂。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关于“7种基本演讲手势技巧”的介绍就到这里,演讲手势贵在自然,切忌做作;贵在协调,切忌脱接;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通盘考虑,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凡事熟能生巧,只有多练习,才达到熟练应用的境界,才能使手势语和口语达到高度统一,形神合一。